Sunday, 13 January 2013

2012台北電影節

六月底到七月下旬趕了二三十場台北電影節的片子. 今年的主題是瑞典斯德哥爾摩, 柏格曼自然是重頭戲, 不過這位大師之作早先大多已看過, 新進導演的作品對我來說除了了解一下當地的風土民情, 政局概況之外, 好像比較無法有些什麼較深刻的共鳴或感動. 倒是印尼的"海洋魔鏡", 加拿大的"再見, 拉薩老師"及伊朗的"百萬現金快遞"以及緬甸+台灣"歸來的人"這四部風格迥異的片子非常不錯, 在短時間內看這許多片子昏頭昏腦之餘, 至今仍然印象鮮明.





海洋魔鏡(The Mirror Never Lies)是印尼新銳導演卡蜜拉安迪尼(Kamila Andini)之作, 導演年僅二十六, 熱愛潛水, 這是她的首部長片. 以印尼某小島的水上族群為主要背景, 專業演員只有男女主角二位, 其餘包括戲份幾乎超過主要成人演員的兩位小朋友都是在當地居民中隨機挑出.

故事主軸相當簡單: 年輕的海豚學家落腳以捕魚為生的水上村落, 村長安排他住在男主人失蹤的一對母女家中, 三人之間逐漸產生的微妙情誼, 小女兒與鄰居小男生之間兩小無猜的互動, 導演不著痕跡的以美麗的畫面(包括潛水拍攝的海底風光)細細串起, 再加上素人小演員表現優異, 雖然這部片接近紀錄片性質, 卻是溫柔婉約, 蕩氣迴腸.

"再見, 拉薩老師"(Monsieur Lazhar 導演Philippe Falardeau, 2011年作品)敘述蒙特婁附近小城的一所小學因為某名女老師突然在教室上吊自殺, 校長在急需補缺的狀況下錄用了一位阿爾及利亞移民, 後來卻發現他尚無居民身份, 還在申請政治庇護. 拉薩的妻子本來是小學老師, 因著書觸犯了政府當局禁忌, 連同兒女一起遇害, 隻身先到加拿大的拉薩來不急救援. 雖然拉薩在課程與情感方面與學生的互動都越來越緊密, 卻還是不得不離開. 全片在冰天雪地的北國冬天拍攝, 卻極溫暖地呈現主角將失去親人的痛苦轉化為對學生的關愛. 故事主題不算新鮮, 鋪陳至將近結尾也只是平實溫馨而已, 但最後拉薩在改正學生的作文之後, 為了激發學生興趣也寫了一篇文章讓他們改正. 片子結尾是拉薩老師開始念這篇文章, 開頭幾句便讓人眼淚奪眶而出, 極具張力. 這部片子這幾日在光點系列又上映了, 暇時不妨看看!

"百萬現金快遞"(Modest Reception 導演Mani Haghighi 2012年作品)兼具黑色幽默與人性剖析及哲思, 一對男女受長輩之託到故鄉山城發放巨額現金給當地居民, 邊境警衛, 修道士, 小食堂老闆, 正在埋葬剛出生一天即夭折女兒的父親......., 各個反應不一, 出人意表, 導演手法新穎, 看似輕鬆卻隨意點出許多值得省思的人生議題, 頗具功力!

"歸來的人" (Return to Berma, 導演趙德胤 2011年作品)幾乎是一部紀錄片, 主題是雲南移居到緬甸的華人, 對於看似即將轉變的當地政局只略略點到, 不過記下了許多移民的生活實況, 工作情形(不少人又出走到台灣, 馬來西亞等地謀職), 映後座談製片團隊也提供了不少資訊.

這幾年盛夏趕著看片, 戶外太陽下一刻也待不得, 快步躲進室內, 不到一會兒又被冷氣吹得直哆嗦. 腦袋熱脹冷縮之餘, 加上這幾個月犯懶, 最愛的美酒佳餚有時也玩兒得無滋無味(也興許是代謝慢胃口不比當年, 台北又沒啥令人印象深刻的新地方可去之故等等???)  因而斷斷續續也就只勉強記了這四部, 遺珠之憾, 只好請諸位看官多擔待喽!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