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13 August 2013

2013電影手記二

回鍋玩電影節的這幾年, 越來越覺得雷諾瓦的畫及其主張有幾分道理. (呈現人生的青春潤澤美好繽紛, 終於發現愉悅並不等於淺薄.)  有些片子雖然很好, 所謂深入寫實衛道揭密關懷人道保護地球等等, 如果表現手法過於沮喪頹廢不見天日, 漸漸地也就少選少看了.

今天這部Pierre Etaix就玩得開心, 馬戲團大丈夫(YOYO), 一部60年代的老片, 時空交隔如此之遠, 卻看得台灣的老少數代臉上盡是頗富童心的笑容, 場景道具精緻, 演員一流, 數位修復效果之好也是歷年來僅見!



幸福的蒲公英(Du Vent Dans Mes Mollets)法國味的童趣橫生, 大小演員們演技一流. 想找同名原著來讀一讀.

咖啡杯底的進行式(Present Tense)寫土耳其咖啡館中一心想到美國的女算命師.  以喝完的咖啡殘渣在杯中形成的紋路算命是巴爾幹半島各國的風俗. 全片除一覽伊斯坦堡風情作息外, 老覺得等著甚麼, 卻永遠等不來, 果陀? (倒挺想念土耳其咖啡!!)

衛星男孩(Satellite)寫祖孫三代澳洲原住民, 中生代的母親嚮往城市文明出走, 將兒子寄養於鄉間祖父家. 小男孩由思念母親, 認同母親對未來及現代文明的夢想, 到抗爭開發公司, 與祖父一同回歸原生土地及文化的呼喚. 全片並不特別著墨城鄉衝突或批判孰是孰非, 旁白及影像把乾燥的澳洲大地倒烘襯得頗為詩意.

追蹤(The Trace)是一名將退休的調查員在檢視一具自殺身亡的樂手屍體後, 如被附身一般瘋狂追查死者生前過往, 由於死者臉部中槍容貌無法辨識, 出於好奇四處訪查其故舊, 但找到的相片臉部卻一致被毀......,   雅絲烏辛達奧古的畫面每一幕都像文藝復興時期的畫作, 音效也頗具驚悚的張力, 不過步調慢了些, 以九零年代的片子來說, 重建效果不好, 還遠遠不如Etaix六零年代的老片, 可惜了!

義大利片"爛漫時光"(Pretty Butterflies)以一名十多歲的小女孩為主要旁白者, 藉她的眼睛看薩丁尼亞島下層社會的形形色色, 天真無邪卻極辛辣!

得到評審團大獎的以色列片"綁架練習曲"(Youth)講一對平常人家的兄弟為替父母紓解經濟危機而綁架一名女孩, 卻又於心不忍, 引發一連串烏龍事件. 演員表現不錯, 但不夠緊湊. 不過就新手導演(湯姆修法勒)而言算是流暢自然.

西班牙/波蘭片"冷靜與激情之間"(英譯Lasting)在西班牙Valencia鄉間拍攝, 一對青年在打工度假, 不料男生意外捲入殺人事件, 小倆口的甜蜜世界一夕變色......, 雖然後半段有些鬆散不夠細膩, 但以年輕導演(傑克波庫許)的第二部片而言還算不壞,

題外一章:

最後一天捨影展而去台北光點看了"天使威士忌"(Angel's Share), 片名原意是陳年威士忌開桶時會有一部分蒸發, 這流失的部分便稱為Angel's Share, 給天使品嚐的一份是也! 故事是蘇格蘭小鎮的四名年輕人各因暴力傷人, 酗酒, 偷竊等等被處以若干小時社會服務, 某日帶領監管他們社會服務的長者(鍾愛威士忌品飲)帶他們到酒廠參觀, 意外發現其中一個年輕人嗅味覺極靈, 之後參加倫敦品飲會, 涉入稀有威士忌拍賣......, 全片溫馨詼諧, 將人與人間的善意描繪得細而不膩, 堪稱佳作!

Before Midnight(愛在午夜希臘時)三部曲(前二部Before Sunrise, Before Sunset, 中譯愛在黎明破曉時, 愛在巴黎日落時)電影節沒買著票, 也是在華山光點看的. 畫面風光明媚, 對白敏銳節奏快, 詼諧幽默尖銳反諷兼有之, 女主角演技精湛, 十分精彩!

今年電影節的不足之處是現場售票服務極其緩慢, 不知道是人還是機器或系統的問題, 時常誤了觀眾的開場戲. 這種情形往年很少發生. 有事需要協助時現場人員則是禮貌十足但經常無法解決問題, 訓練上有待加強!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