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3 February 2011

168 Prime 牛排館, 維多利亞酒店, 2011, 1月

記憶中台北所謂的頂級牛排總是很貴又難吃, 裝模作樣的用了很多名牌餐酒具等等但實際品質並不好, 頗為金玉其外. (鐵板燒和日式燒肉因為料理的方式不同所以另當別論, 不在此列.)
近些年國人吃牛的風氣大開, 口耳相傳講究的牛排館相繼開張, 老店也據說有些新的做法, 因此決定可能值得再試一試.

怕有至少10年左右沒進過台北的高檔牛排館了, 實在沒啥信心, 老實說在美國也有不少難吃又貴的店. 吃過最棒的是美國中加州酒鄉的, 旁邊就有很多的牧場, 當地人非常清楚如何處理他們的食材, 再搭以當地的美酒, 那滋味絕不是你在紐約(市區)巴黎或東京所謂的名店可以比擬的. 價位更是只有大約3分之1左右. 不過這兒的氣氛及食物的分量都比較粗獷, 如果你比較喜歡(或當下比較想去)講究精巧細節的店, 這種大口吃肉大碗喝酒(此地serve的單杯酒也是份量可觀, 通常有6到8盎斯左右)的道地美國西部牛排館可能就不是你的首選了. 但是, 酒鄉的餐酒文化及用餐環境還是有一定的精緻度, 總體說來還是物超所值.

這晚Dan在維多利亞酒店一個舞者年終party表演, 搭他的便車去試了一下最近頗負盛名的"168 Prime".  食物, 單杯酒款選擇和服務都算不錯, 餐廳的擺設簡單但氣氛熱絡, 還有一個很棒的臨室外游泳池及飯店鐘樓的花園. 雖然園中小亭裏木桌座位旁置有幾座室外用的暖氣, 可惜今天還是冷了些, 否則天氣好時在花園中喝喝前酒再用晚餐就相當不錯.








每餐必點的氣泡礦泉水

Robuchon之外第一次在台灣看到. 不過這裏是小瓶裝. 可能開始有廠商持續進口了吧.




Paul Jaboulet Aïné

Crozes Hermitage Les Jalet Blanc, 2008

100% Marsanne 白葡萄釀製, 手工採摘, 25年葡萄藤.

香氣清淡不過口感均衡, 幾乎有些creamy, 尾韻有點蜂蜜及奶油的感覺.

搭配我的第一道菜"雞尾酒蝦"還算合宜.

只搭蝦時對我來說有點腥, 但沾了醬汁或和一點切丁的酪梨及蕃茄味道就很好.






麵包及橄欖油酒醋醬


雞尾酒蝦

挺不錯, 鮮脆有汁, 蝦本身的甜度略嫌不足. 小姐說在燙蝦的水中加白酒及薑絲可去蝦頭的腥味.

(小妹說這乃是常識, 不過因為從不做菜的我第一次聽到, 所以還是姑且寫一下.)



法國名牌Laguiole手工牛排刀

這款螢光色刀具組應該是建築師 Jean Michel Willomette 的作品.




準備食物的工作檯及烤爐

開放式, 用餐時可一邊欣賞餐點製作流程.




幾款芥末醬及鹽:

法式, 英式, 芥末粒

玫瑰鹽, 竹葉鹽, 鹽之花

不過今天的牛肉烤得甚好, 單吃就很棒了, 因此我一樣也沒加.



Ceretto Barberesco Asij 2006

這款來自義大利Piedmont的紅酒優雅均衡, 雖然1小時之間沒甚麼有趣的變化, 但尾韻還是維持

得很漂亮, 比之前嚐過的幾支Barolo名酒還要好些.



與美國蛇河Cap牛排配得不錯


3款紅酒醬等等的醬汁, 也是都沒有用到


這一片是4盎司, (單點一份是8盎司)

加上烤大蒜及蕃茄



單點配菜:

蘆筍個頭挺大, 一般這種size都嫌老, 今天的很嫩, 烤的火候口感也正好.



很傳統很好吃的美國式烤馬鈴薯, 加爆香培根粒及蔥, sour cream(一種奶醬)



單杯酒都選得不錯





忍不住吃了幾口才拍照的熱蘋果塔, 適甜微酸, 難得的是還嚐得到蘋果的脆度及鮮度, 真的很優.



Dan 表演結束上來, 點了一個布朗尼, 不是傳統美式但也好吃,

巧克力布朗尼切小塊襯底, 佐以表面附上一薄層脆焦糖的香蕉切片, 再配上哈根達斯香草冰淇淋

及薄荷葉. 旁邊的一小盅是espresso, 建議沾著吃或不要澆太多, 才不會影響主要食材的口感.

比方說該脆的軟掉或全部糊成一團之類.



Muscat de Beaumes de Venise

Le chant des Griolles 2007

平常不大愛用甜酒配甜點, 不過Johnson提議以這支來配蘋果塔非常棒.

以Muscat35年老株白葡萄釀製, 這支酒酒色清澈明亮, 有水果乾, 白桃及蜜香, 內蘊的些微酸度

(說"內蘊"是因為其實嚐不到酸的口感, 但它均衡了甜度, 讓整支酒喝來很爽口.) 與

蘋果塔相得益彰, 單喝也非常漂亮, 甜而不膩, 是很淡雅的一款酒.

布朗尼可能就要搭Port比較好.



illy咖啡豆一向便宜又好用, 他們的espresso燒成這樣喝起來像重新溫過又不夠香不夠熱的美式,

實在該打屁股.



馬鞭草薄荷茶用的也是雖不頂貴但頗知名的法國牌子, 好像是沖茶的水不夠熱還是怎的,

也是溫溫的一點茶香也沒有.



在中加州酒鄉第一次看到時很感動的試酒機, 現在台灣好多地方都在用了.



照了一張門口地上的店名投影




店裡的幾款香檳, 多是較知名的品牌.









可以清楚看到各肉款的大玻璃櫃


Johnson在做酒櫃介紹


1月週年慶的特別品酒活動

DRC Echézeaux '04, Château Mouton Pauillac '94,

Gaja Barolo '99, Opus One Napa Valley '04

這4款酒大名鼎鼎, 如需詳細資料請上網查. 雖然每一種30ml, 一套4款要價NT3000, 但四美並聚讓

你品頭論足的機會並不多, 還是值得一試.  Gaja喝過'97不同產區的兩瓶, Mouton'94十幾年前喝過

一次(當時只賣NT4000左右, 真是 good old time.) DRC試過Romanée Conti '90, 但沒喝過

Echézeaux. Opus One 則是初試.

總的說來, Echézeaux 這瓶'94的Pinot Noir 初嚐時覺得他有些部分還沒發展出來, 有些部分卻好像

老掉了, 有點生鏽的感覺.(倒不是有鐵鏽味)  酸度也有點偏高, 不過香氣馥郁多變. 越往後喝, 口

感越發柔順均衡, 香氣卻慢慢不見了.

Mouton 正好相反, 剛喝時新鮮而充滿衝劲, 感覺現在喝很不錯但還可陳上些年似的, 但越往後卻

有些酸味和苦味跑出來, 彷彿一瞬之間突然老掉了.

Gaja比較dry, 酒體堅實, 香氣比一般Barolo持久, 但到最後也變得有些苦味.

Opus One 雖說是美法兩國知名酒莊合作, 基本上嚐起來還是很NAPA的加州酒, 有陽光的溫暖及

花束的香氣, 口感較濃郁, 非常柔順, 不過從頭到尾變化不大. 




放酒杯的壁櫃


室外花園泳池一景


夜晚燈飾點得火樹銀花的花園


收工後的工作檯


餐廳陳設

並不複雜但有一種不刻意的舒適氣氛




包廂一景

個人還是喜歡外面可以看人的座位



進口處


停車場的貼心設計:

大理石洗手間



停車場電梯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