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28 March 2011

Lawry's 牛排館

Brown Sugar 隔壁的松仁105大樓B1開了一家Lawry's, 因為上回在維多利亞的Prime168牛排館用餐感覺不錯, 加上這裏的地緣性對我們而言很方便, 所以決定試試看.

雖然是B1, 但這兒有一個不錯的戶外區, 室內挑高的天花板感覺也很好, 可是室內裝潢的顏色搭配及靠窗部份的餐桌擺法通通不大搭調, 挺可惜的!

用餐經驗如何呢? 此處噱頭挺多但食物本身尤其是主打的牛排令人不敢恭維, 老實說, 大概是到目前為止吃過最難吃的之一. 酒單上的各類酒款也多是進貨時能找到的最便宜的選擇. 如果能找到物超所值的酒款, 這麼做其實是最聰明的, 成本低品質好又可以賣個合理的價錢, 業者和顧客雙贏. 不過這兒顯然不是這種情形, 酒單上的價錢看來是不會過高, 但這些酒的品質也不好, 現在市面上其實有不少同價位但更好得多的選擇. 其中一款Bogle在美國的超市依等級的不同價位在4到10塊美金之間, 以其品質而言如果是這個售價還算物超所值, 但在台北餐廳裏賣到九百, 一千二之類就不值得了!


當晚的菜單

NT$1990

包括沙拉, 麵包, 配菜, 英式布丁餅

牛排, 龍蝦尾, 甜點, 咖啡或茶

Saturday, 26 March 2011

金色三麥

第一次看到這個品牌是在三芝的某一個有機農場. 這回發現他們在信義誠品B1開了個餐廳, 看來挺有意思, 正好在附近所以試試看.


先參考一下菜單

Friday, 25 March 2011

韓國烤肉及成記燒雞

這是一家我們從小學時代一直光顧到現在的老店. 當時的韓國烤肉蔚為風潮, 就像20年前的啤酒屋, 最近的日式燒肉一樣, 這是非常台灣的流行風氣, 一樣物或事夯了一陣子之後就幾乎全然消失不見, 喜歡古董的歐洲則大異其趣, 舉凡衣飾, 書店, 餐廳或café等等, 一世紀之後大多還是可以找到相同的東西.

小時候家裏的藥房生意興隆, 爸媽常沒有時間好好吃晚飯, 所以大多會來點消夜補強一下, 有時是媽媽自己做, 如清淡的龍口粉絲加肉絲及薑片, 麵線湯加蛋包, 又酸又甘的鹹菜鴨湯, 如果很餓的話再來碗炒飯, 這也是媽媽的拿手絕活, 簡單的蛋, 白飯及些許鹽巴, 炒來旣不澀也不過油, 乾爽好吃! 有時則是買些小吃回來, 藥房開在景美夜市, 地緣上很方便, 肉圓, 油粿, 蚵仔煎, 貢丸湯, 甜鹹湯圓等等, 最後再來碗香濃甜口的豆花, 真是不勝滿足. (好懷念那段有胃口一天吃6餐的年代!)

去韓國烤肉店也是要等爸媽打烊, 第二天我們又不用上課的時候. 這在當時是非常期待的奢侈. 餐廳位於中山北路的巷弄, 與著名的通天閣日本餐廳相距不遠. 老台北都知道, 這一區約略等同於前些年的名人巷以及今天的信義區. 店裏服務的女生們年輕漂亮, 談吐優雅, 頗為賞心悅目. 這應該是喜歡帶我們四處嚐美食的爸爸愛來這兒的另一項主因吧?

現在餐廳還是在老地方, 價格與數十年前相差不多, 服務人員也換成了有點粗魯的阿桑. 但是店裏不算道地的韓國烤肉還是我們的最愛, 弟妹同學們有些周遊列國, 有些旅居國外, 回到台北時, 這也還是必嚐的最懷念的滋味.


Wednesday, 23 March 2011

信義誠品"Tea Room", "The Library"及誠品酒窖

來誠品想要添一套法文字典, 看看新到的書, 還有最近聽說出版了的一些中文的酒類雜誌.  雖說這邊隨處都有不錯的小小角落可以歇腳看書, 我還是習慣隨走隨看, 一邊聽聽店裏大多時候都還不錯的音樂, 這天播的是吹奏得幾近完美的古典高音小號, 可惜Dan在BS排練無法聽到!

一陣子沒來了, 好多新書需要慢慢挑, 雜誌的部份也有些不錯的東西, 雖然所謂中文的酒類雜誌只找到一本, 而且資訊及印刷品質都很粗糙, 不過找到一本頗有意思的啤酒雜誌(英文). 挑完法文字典後腳酸了, 精神也開始不大容易集中, 一看差不多到了我2個多小時的極限(看書看展覽等等), 所以決定照慣例到3F的"Tea Room"先坐坐, 喝點飯前酒.



這天下午有些冷

因此點了一支口味濃些的奧地利"熟成"啤酒

這酒雖然並不甜

但有一種甘甜的香氣

想要點一些小點心來下酒

不過聽說只有吃了之後晚餐可能會吃不下的三明治或現在不想吃的甜點

只好作罷

雖然店家很貼心的送來一片柑橘香味的黑巧克力

可惜二者都是偏甜的性質

並不相配



酒精含量14%

有些高

嚐過含量最高的是18%的黑啤酒

不過那回是在加州的酒鄉配上份量很足的傳統西部大漢堡因此無礙

這次有些餓的狀況下小半杯就有點醉了

決定把餘下的半瓶留給Dan嚐嚐看



另一天下午來逛得有些渴

點這款淡啤酒

口味有些像白啤酒(Bière Blanche)但稍濃些

有股愉悅的檸檬及香草味(Julie 推薦的, 挺不錯)



這回問了一個可愛的小女生Titi

她請Chef做了一份canapés

以切薄片的法國麵包烤至酥脆

2片配上煙燻起司及番茄

2片搭Brie或Camembert起司加杏桃等水果乾及松子

看似簡單但非常相配的味道

尤其正好適合餐前酒的時間

台北真是越來越完美了!!! 

Sunday, 6 March 2011

Abu's Brasserie

過了農曆年, 我們的周二午餐會春酒選在這兒, 很高興看到新春假期後好久不見的朋友, 可惜餐廳的表現大不如預期. 

一天晚上要到附近聽爵士樂團表演, 碰巧看到餐廳招牌, 還很興奮地過去拿了菜單參考, 上面也的確有些我在美國或法國時愛吃的家常菜, 平常在台北不易見到, 因此這份二店的菜單較之四維路一店的更吸引我. 餐聚的幾位當中有人很愛淡菜, 因此訂位時特別詢問了一下當天是否吃得到, 結果聽說是因為週末進貨, 通常禮拜一前就已賣完. 這也還OK, 不過當天點菜時有幾道如胭脂蝦等我們有興趣的菜也沒有, 但菜單上還是有些看來不錯, 所以另點了來試試. 可惜結果很像在紐約吃台菜, 菜名看來很對味, 菜上來嚐了之後(有些連嚐都不用嚐)則完全不是那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