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25 March 2011

韓國烤肉及成記燒雞

這是一家我們從小學時代一直光顧到現在的老店. 當時的韓國烤肉蔚為風潮, 就像20年前的啤酒屋, 最近的日式燒肉一樣, 這是非常台灣的流行風氣, 一樣物或事夯了一陣子之後就幾乎全然消失不見, 喜歡古董的歐洲則大異其趣, 舉凡衣飾, 書店, 餐廳或café等等, 一世紀之後大多還是可以找到相同的東西.

小時候家裏的藥房生意興隆, 爸媽常沒有時間好好吃晚飯, 所以大多會來點消夜補強一下, 有時是媽媽自己做, 如清淡的龍口粉絲加肉絲及薑片, 麵線湯加蛋包, 又酸又甘的鹹菜鴨湯, 如果很餓的話再來碗炒飯, 這也是媽媽的拿手絕活, 簡單的蛋, 白飯及些許鹽巴, 炒來旣不澀也不過油, 乾爽好吃! 有時則是買些小吃回來, 藥房開在景美夜市, 地緣上很方便, 肉圓, 油粿, 蚵仔煎, 貢丸湯, 甜鹹湯圓等等, 最後再來碗香濃甜口的豆花, 真是不勝滿足. (好懷念那段有胃口一天吃6餐的年代!)

去韓國烤肉店也是要等爸媽打烊, 第二天我們又不用上課的時候. 這在當時是非常期待的奢侈. 餐廳位於中山北路的巷弄, 與著名的通天閣日本餐廳相距不遠. 老台北都知道, 這一區約略等同於前些年的名人巷以及今天的信義區. 店裏服務的女生們年輕漂亮, 談吐優雅, 頗為賞心悅目. 這應該是喜歡帶我們四處嚐美食的爸爸愛來這兒的另一項主因吧?

現在餐廳還是在老地方, 價格與數十年前相差不多, 服務人員也換成了有點粗魯的阿桑. 但是店裏不算道地的韓國烤肉還是我們的最愛, 弟妹同學們有些周遊列國, 有些旅居國外, 回到台北時, 這也還是必嚐的最懷念的滋味.





中山市場旁成記的燒雞及蹄膀也是我們家逢年過節的老傳統

就像感恩節或聖誕節的火雞一樣

一定要記得請店家留雞汁

沾雞肉蹄膀或留下來炒米粉都是一絕

泡菜買一點配著吃解膩

滷花生及鹹水鴨也挺好

不過媽媽拿來加工做成糖燻鴨則更香更好吃



櫥窗內的各式肉品


餐廳一景




最亮敞的窗邊座位






這天過午頗清冷

好的是太陽時時露臉

雖無甚暖意不過添了些早春的精神

這是一家前些年搬來對面的日本餐廳

烤肉的誘惑太大因此尚未試過

不過饒有風格的建築及店名"二條通"頗發思古之幽情

原意是橋下的第二條巷弄

這兒原有一座橋的



烤肉用的銅鍋

肉放在拱起的部份燒烤

不接觸炭火

肉汁會流入下方的湯中增加蔬菜的鮮味

肉本身吃來也就不油膩

個人覺得比日式燒肉好吃

也健康得多



醬油, 紅胡椒粒及醋


餐廳的傳統沾料:

蔥珠, 蒜頭及紅胡椒粒

可加醬油再打顆蛋進去





我們較常點的豬肉及牛肉

羊肉也有得賣


茼蒿

火鍋極品

吸收肉汁之後滑潤香甜

同時湯也不致過油或濃濁





從小吃烤肉必喝的蘋果西打加冰塊

倒也不用很多

主要只是涼一下喉嚨的作用

總是覺得玻璃瓶的時代好喝些



台式的"日本米飯"

就是上頭灑些黑芝麻



炸花枝丸

1份是5顆

那天在場的3人已經忍不住先吃了才拍照



近幾年才有的泡菜

偏酸但不辣



一半豬肉一半牛肉

還是有些朋友不吃牛肉

另一項台灣傳統



飯後水果:

一向是冬天柳丁夏天西瓜

一般說來品質不錯



口香糖

醬料味道重了些

避免薰昏待會兒跟你說話的人!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