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24 December 2010

亞都飯店巴黎1930

從10月中Joel Robuchon來台視察他的餐廳到現在, 一路吃個沒完. 而且都是精心製作的大餐搭美酒. 雖然覺得很幸福, 但是代謝速度開始變慢, 非常愛吃卻並不有錢的我, 實在覺得有些"吃不消". 還好眾家舉辦的大廚系列及品酒餐會活動因為耶誕旺季將至有稍緩的趨勢,(中間還是漏掉了Chris在桃園Novotel主辦的Antinori品酒餐會以及誠品酒窖在三井Cuisine M, The library辦的2場波根地Ponsot酒莊品酒餐會.) 從這兩餐之後可以讓荷包及味蕾休養生息一下, (還是有點難, 小妹每天晚上大餐伺候, 再加上家裏的藏酒及好茶, 弟弟, 弟妹家的小party.....) 開始游泳, 爬山, 做瑜珈, 泡溫泉......., 不過Dan說, 我大概就是休息到下一頓難以抗拒的大餐出現吧???

其實也是有點為了這位遠從波根地來的Gault & Millau 19.5/20 分大廚,(我在巴黎時較喜歡用Gault & Millau 指南, 覺得比米其林清楚好用些.) 之前2周特別去了幾家以前覺得不錯的較同性質餐廳(如Forchetta, a3, 遠東飯店馬可波羅正好辦了一星主廚&Barolo品酒餐會, 還有同是3星主廚Robuchon的餐廳.), 趁記憶鮮明的時候, 可以客觀一點比較一下. 如您要說是找藉口去大吃幾頓也行啦! 人生幾何是不是?



桌上美麗浪漫的花飾

Sunday, 19 December 2010

中西美食早午餐

突發奇想找了小妹去曾經很夯(現在不知道是不是仍舊很夯)的中西美食, 之前常聽老外友人談起這裏和它喜愛動物的老闆. 這些朋友都已經陸續回國, 我還是沒來過, 幾乎也快忘了. 前些時和在附近上班的小妹信步經過, 才又挑起想來試試的好奇心. (一直沒來也是因為對台北的異國料理大多沒啥信心的Dan不肯陪我.)  地方有些老舊雜亂, 但2樓只能擺一張桌子的小陽台及紅地磚和吊扇很有些南歐僻靜小鎮的風情? (還是得用點想像力就是了)  菜單包羅萬有, 從中東如以色列到美洲如墨西哥無一不包, 來客的國籍也有相同的趨向. 囉嗦了半天, 那好吃嗎?




Tuesday, 14 December 2010

再訪 a3 義大利餐廳, Bella Vita

已經和家人, 朋友來過幾回. 今天Dan和朋友約好在這附近拿衝浪板, 正好把他拉來試試菜. 原本朋友建議去附近松高路一家僅有幾張小桌, 便宜又好吃的手工pasta餐廳, 本來也很心動, 但朋友帶著我們繞了一小圈, Dan還是搞不清怎麼停車, 因此決定去Bella Vita, 方便些.






每餐必備的氣泡礦泉水. 在Robuchon通常會點Badoit(想念巴黎及那段時光的心情. 有時某些聲音或味道會突然把你拉回過去的某一個時空場景, 就像時光機一樣.), 其他餐廳比較常見的就是Pellegrino. 偏好氣泡小些的礦泉水佐餐, 否則好像還沒開始吃就很撐了.




麵包有改進. 有原味及加了芝蔴, 牛肉和海苔的2款奶油.


餐前小點

由右至左: 鮪魚+蘋果泥; 甜菜根凍;  紫蘇蟹肉春捲 
不大複雜但是好吃, 點了兩單杯Bollinger(傳說是英女王最愛的香檳. 是我愛來這家餐廳的原因之一. 台灣還是沒有幾家餐廳可以提供較好的單杯香檳, 頂多就是Moet, Veuve等), 香檳杯冰過, (台北的服務越來越專業, 3星名廚Jean George的紐約店有時如果運氣不好遇到很蠢的侍酒師, 也不乏被氣得半死的經驗.) 酒的溫度也正好, 和這道小點, 後面的沙拉, 生火腿, 干貝和湯也都可以搭. 這款香檳有一次不小心配了一個檸檬塔, 味道太可怕了.(本來想有些甜點還是可以配它的, 想不到還是功力不足.)

SoMiso 午間套餐

這回是Apple主辦, 找到一個不錯的小地方, 中午的氣氛不錯, 挺安靜, 可以聊天, 談談心事或正   事. 服務雖然還有改進的空間, (加點一壺清酒之後, 送了兩樣精緻好吃的下酒小菜, 但是居然連咖啡也一起上了, 實在有欠考慮.) 不過可以感覺到他們很想讓客人滿意的誠懇度, 算是很用心. 午間套餐NT580, 從環境, 服務及食材(材料本身的豐富性及新鮮度, 烹調的口感及擺盤的視覺效果.)三方面來說, 都算值回票價.





簡單高雅的小酒窖, 幾乎還可以聞到木頭的香味. 不過酒藏仍需加強. 本想點杯簡單柔順的紅酒來搭配我的牛肉飯主菜, 選擇不多, 點了清酒代替. 



第一道菜, 細節如下:

Thursday, 9 December 2010

Robuchon 新大廚Angelo Agliano 續篇

兩人都有空, 所以決定共進晚餐, "議論"一下新主廚及侍酒師.


鮭魚Tartare+魚子醬

上回鄰座的客人點了這一道, 看起來十分華麗, 今天忍不住也點了. 裏面加了少許酸豆, 上頭點了些金箔, serve時還加上乾冰, 妝點得非常漂亮. 口味稍鹹但就著法國麵包很好吃, 與下面這款酒更是對味.



Pouilly Sur Loire

Benoit 建議的搭配(此人有點怪但是對酒的意見頗有新意)
第一次嚐單以Chasselas葡萄釀的白酒, 單喝清爽微澀沒有很特別, 但配魚子醬鮭魚Tartare就把相互的香氣及鮮甜都帶出來了.

Wednesday, 8 December 2010

Robuchon 新大廚Angelo Agliano


Dan 有表演, 決定一個人來試試Angelo的新菜. Joel 來台時試過他的一道烤馬鈴薯片包覆的魚料理, 口感較前任日本主廚略鹹不過外酥內嫩挺好吃. 根據上次去馬可波羅的經驗, 一個人試菜更專心些, 吧台座又可以一邊看廚房運作, 一邊和他們(服務貼心的小朋友們, 酒師及抽空跑過來的chef)聊天, 所以不但頗不寂寞, 還挺忙的.




餐前小點(amuse-bouche)

南瓜湯加雪豆(snow pea)及一點火腿, 好吃但稀了些.



Gillardeau 生蠔

非常鮮嫩, 擠上檸檬汁後吃起來脆脆的, 很舒服適量的開胃菜. 某位很愛海鮮的法國友人晚餐可以只點不同品種的生蠔各半打(有次耶誕在他家作客, 不但耶誕大餐有生蠔, 連第二天的早餐也是生蠔加香檳, 對我而言有些吃不消.), 我則偏愛只點單顆當前菜, 配上香檳或Chardonnay 白酒, 可以清爽一下味蕾, 準備好好品嚐主廚精心料理的佳餚.

Saturday, 4 December 2010

遠東飯店醉月樓午餐


生日的這個月法式義式餐點吃到有些發膩, 臨時起意跑來氣氛及view都不錯的醉月樓嚐嚐上海菜換換口味(雖然有時服務不大organize, 菜的品質也時好時壞, 但還是喜歡這兒的用餐環境)    點了幾樣小菜加上半瓶加州Chardonnay, 酒餚挺相配(Chardonnay一般說來配魚配肉都好, 只要菜的調味不要過辣或過重, 算是很安全的選擇.) 但是兩個人仍是吃不完. 有些冷拼盤或燉的菜色帶回去尚可, 但很特別的一道"雪地紅梅"用上了蛋白和些許燕窩, 擺盤也反映菜名, 非常漂亮, 可惜打包之後就全毀了. 這道菜也較適合每個人趁熱嚐上一小口, second serving熱度跟口感就稍差了. 結論就是: 中式餐還是適合呼朋引伴來吃(套餐除外), 最少三或四人, 經濟適量, 又可嚐到較多的菜色.



挺有風格的setting


上海大拼盤

可自行搭配, 選了醉雞, 牛肉(做法挺特別但忘了細節)
玫瑰燻鴨及清爽的涼拌菜



擺盤及滋味都很棒的"雪地紅梅"

襯底的"雪地"是蛋白加燕窩, "紅梅"為中間的鵪鶉肉切絲拌炒些許紅辣椒

Friday, 3 December 2010

Forchetta restaurant (中譯: 叉子餐廳)

第一次請一對之於醇酒美食也很講究的朋友到巴黎1930用餐時, 就聽他們提到這家餐廳及這位很特別的chef. 地方不大氣氛尚可但Dan喜歡門口的一方小院(等朋友來時可以喝點餐前酒聊聊天). 我則覺得地下室略為蒙塵的酒窖頗有味道(看來也頗收了一些珍釀).  Chris 與主廚預先排定的一份menu果然精彩, 擺盤雖不算非常有意境, 但食材講究搭配合宜, 足見師傅的用心及功力. 以下套餐只要NT2500 per person, 物超所值. 再加上朋友們帶來的好酒(Chris剛從南非酒莊帶回的紅酒及Carole他們的40年port都很特別, 由於是第一次來有點搞不清楚狀況, 否則我們再帶瓶香檳或白酒就很完美. 因大家都帶了紅酒, 有幾道菜配來不甚理想)  菜色反映了主廚喜愛四處旅行遍嚐各地佳餚: 西班牙式tapas, 義式麵疙瘩(ghocchi), 日本愛用的魚標等, 非常多樣化.


西班牙式開胃前菜
西班牙沙丁魚泡芙 北海道干貝 西班牙臘腸
綜合有機沙拉佐45年西班牙雪莉酒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