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23 November 2011

Wendal's 餐廳及麵包房

開幕前兩年間Dan的樂團每周末都在這兒表演, 到現在有好些年了, 家裡喜歡來這兒用餐的小朋友們也都長大了不少. 菜式屬於簡單實在型, 變化不多但是很好吃. 麵包房的麵包及甜點(要選大鐵盤裝切塊外型不花俏的甜點比較好吃)也很不錯!



紙餐巾上的廣告挺有趣


Wednesday, 16 November 2011

Novotel桃園

第一次來是參加Chris的台法混合式晚宴, 當晚以法式小點 "canapé" 及Kir (傳統方法是以白酒或氣泡酒加野莓甜酒)開場, 再到小包廂享用以中式宴席菜為主穿插法式鴨肝, 甜點等為輔的晚餐, 佐以波根地產區的紅白酒及香檳, 算是頗正式的一個小聚會.

這回Dan在這兒演出, 順便再試試他們中餐廳的養生新套餐. 氣氛及服務挺不錯.


入口

以紅黑二色為基調


Sunday, 11 September 2011

澳洲黑松露新菜

這個夏季有不少好吃的新菜. Angelo越來越不錯, Benoit度假中, 但是跟Kenny聊酒非常有趣!

以下是幾道以澳洲黑松露為主題的新菜, 不算很複雜, 不過真的很好吃!





這澳洲黑松露據說比法國的還貴

香氣也不大一樣

是種較為清雅的木質香


Thursday, 25 August 2011

胡同信義店

這家新開在信義區"Neo19"裏的"胡同"有個戶外露台, 雞尾酒bar後頭有排窗子, 明亮度算是可以接受的.


入口乾淨明亮


沙發區

Friday, 19 August 2011

Robuchon 餐酒宴及W Hotel Wet Bar

Dan 生日正巧 Robuchon 在辦餐酒宴, 但他生日前後經常發生的情緒問題加上昨晚沒睡好, 打了幾次電話跟Kristine 確定, 取消, 又確定之後, 終於在晚上八點半成行.


Blanc de Noirs Grands Cru "Ambonnay", Paul Dethune

年產量僅4000瓶

以100% Pinot Noir 釀製的香檳

風格頗特殊



餐前小點

紅椒葡萄柚慕斯及薄荷葉

清爽開胃

很適合夏季


坐吧台很好玩

有party的氣氛

可與大家閒聊

順便觀賞開放廚房的烹飪秀

(還可監督一下有沒有甚麼不衛生的舉動!)

Sunday, 7 August 2011

景美味自慢


入口在景興路旁

荒煙蔓草的

不是熟客還不容易找到!

Tuesday, 2 August 2011

再訪 a3 義大利餐廳, Bella Vita 2011 6月

許久沒來, 這日正巧在附近看電影就過來便餐.


麵包比之前好

料比較實

也較有些嚼劲

不過奶油及沾料的部份偷懶了

比以前少了幾樣



餐前小點上至下順時鐘:

鮪魚

生火腿哈密瓜

炸牡蠣

Monday, 25 July 2011

D+N innovación+

Dan還住西班牙時每次去看他, 極少上館子吃飯, 總是極力勸阻我: 餐廳的食物不夠好而且經常是又油又鹹. 不過我喜歡跟著上市場買菜, 看看當地的新奇食材, 再等著嚐這些玩意兒在他手裏會變出那些好吃健康卻不用太複雜的餐來!

當然傍晚時分沿著一家家的小吃店試試不同的小點(tapas)下酒也挺好玩. 當地的這種習慣是因為下午休息午睡的時間很長, 再回來上班已是兩三點以後, 下班時間自然也拖得有些晚, 這時大夥兒就需要用些點心, 順便和朋友喝個小酒聊聊天, 正式吃晚餐通常是十點以後了!

當時的西班牙還真不是以美食著稱, 不過近年來隨著當地的酒打入國際市場, 連台北也先後開了幾家所謂西班牙式餐廳. 一兩年前試了一家以供應tapas小點為主的小酒館, 食物尚可, 不算太道地, 而且就其品質而言價格算是貴了些. 最近聽朋友說起這家"創意西班牙分子料理", 雖然期望不高, 倒還真想看看他們搞什麼名堂. 一起來試試?


入口

傍晚時分


我最喜歡的一張桌子

靠窗

比較有獨立空間的感覺

Sunday, 17 July 2011

Osteria by Angie

遠東飯店馬可波羅餐廳的某位經理推薦了這家義大利餐廳, 特意邀了小妹來試一試! 星期二的中午生意算是不錯, 再加上這建築本身好像回音很大, 所以一頓飯吃下來實在嫌吵(隔壁還有一桌說話聲如巨雷旁若無人的女子). 葡萄酒啤酒類選擇不多(據經理說大直的新店會加強), 不過食物及服務品質都不錯, 價錢也合理, 算是值得回來的店!


Wednesday, 29 June 2011

大同亞瑟頓餐酒宴

外頭風雨飄搖, 也並沒人有空陪我, 不過好奇心戰勝一切, 仍然叫了部車單槍匹馬殺過去!

再者也是今天臨時還有位子, 向來不喜歡預付款訂位這種事, 哪知道當天有沒有心情胃口啊?

主打的幾款法國產區的酒都很熟悉, 因此今晚是對餐廳本身比較好奇. 這兒自開張以來好像有不少負面評價, 想著如果傳聞屬實, 至少還有機會發現幾支好酒也說不定?



座落於敦南SOGO的B1

入口處展售許多松露產品

(一樓另有一個獨立的大門)

Thursday, 9 June 2011

Haleakana

難得小弟也出席的悠閒聚會, 可惜三缺一, 大妹遠在長島.

平常來這兒總是看天氣: 日暖風涼的春秋季午後最好, 他們有個很舒服的漂亮陽台. 

今天外頭悶了些, 加上小妹是地洞生物, 即使風和日麗也寧願拉上窗簾開燈, 偏好不見天日的生活, 本人只好屈就了!


Menu NT$480

包括前菜組合, 湯, 主菜, 咖啡或茶

以前的還包括一款香檳, 白酒或啤酒

價位高些

不過比較有意思


這刀挺好玩

要這樣才站得住


室內其實也不錯

色彩鮮豔

挺亮敞

Thursday, 2 June 2011

乾杯系列

日式燒肉從來不是我的最愛,  (雖然在巴黎有時實在想念亞洲的食物, 還算蠻常去的.) 因為大多這類餐廳總是燈光昏暗, 是不是有蟑螂都看不見, 更糟些的還會弄得滿身的油煙味, 不好好洗個澡洗個頭不行!


還好近來好像改良了一些, 信義新光A9的老乾杯就挺不錯, 寬敞明亮, 尤其吧台的位置通風良好, 不必自己動手烤得油滋滋, 而且隨時可以和鄰座或服務人員聊聊或討論餐點內容, 有一股友善熱絡的歡樂氣氛!


Sunday, 22 May 2011

福華飯店, 冒煙的喬及迦拿花園餐廳

去墾丁玩得如何?

老實說, 近幾年來到墾丁已經不大像是來玩了, 倒比較像是來進行一種療程.

游泳, 做瑜珈? 不是哪兒都可以?

小時候來一定要喝椰子汁, 現在則是這海, 這風, 這空氣, 這台灣唯一一區的熱帶島嶼氣候, 讓你無論做甚麼都覺得健康, 寧靜, 舒緩, 快樂, 就連喝醉了也一樣.

這可是台北沒有的, 旅行過的許多國家也沒有.


Saturday, 7 May 2011

馬可波羅酒廊, 餐廳主廚Antonio Tardi及副主廚林顯威

序曲:


侄子上提琴課的時間, 帶了本書到遠東飯店38F的bar坐坐. 雖然天氣又冷又濕任誰也不想出門, 但是點杯清淡的義大利白酒, 幾式小菜, 佐以環繞整個酒廊的窗外雨景, 倒也別有一番韻致!


Verdicchio 白葡萄酒

清新雅致


寒冷多霧的天氣挺適合讀喬埃斯(James Joyce, 愛爾蘭作家)

Tuesday, 5 April 2011

Cava 氣泡酒晚宴

Kimi來電通知我這個活動. 西班牙酒近10餘年來大有進步, 而且也尚未試過這任主廚David Gaveau的菜, 正好藉這個機會滿足一下好奇心!


今晚4款氣泡酒中的3款

酒標挺有趣



開胃小點

Gillardeau生蠔

這一批小而美

個頭不大但味道鮮美

比個頭大的還濃郁些

Monday, 28 March 2011

Lawry's 牛排館

Brown Sugar 隔壁的松仁105大樓B1開了一家Lawry's, 因為上回在維多利亞的Prime168牛排館用餐感覺不錯, 加上這裏的地緣性對我們而言很方便, 所以決定試試看.

雖然是B1, 但這兒有一個不錯的戶外區, 室內挑高的天花板感覺也很好, 可是室內裝潢的顏色搭配及靠窗部份的餐桌擺法通通不大搭調, 挺可惜的!

用餐經驗如何呢? 此處噱頭挺多但食物本身尤其是主打的牛排令人不敢恭維, 老實說, 大概是到目前為止吃過最難吃的之一. 酒單上的各類酒款也多是進貨時能找到的最便宜的選擇. 如果能找到物超所值的酒款, 這麼做其實是最聰明的, 成本低品質好又可以賣個合理的價錢, 業者和顧客雙贏. 不過這兒顯然不是這種情形, 酒單上的價錢看來是不會過高, 但這些酒的品質也不好, 現在市面上其實有不少同價位但更好得多的選擇. 其中一款Bogle在美國的超市依等級的不同價位在4到10塊美金之間, 以其品質而言如果是這個售價還算物超所值, 但在台北餐廳裏賣到九百, 一千二之類就不值得了!


當晚的菜單

NT$1990

包括沙拉, 麵包, 配菜, 英式布丁餅

牛排, 龍蝦尾, 甜點, 咖啡或茶

Saturday, 26 March 2011

金色三麥

第一次看到這個品牌是在三芝的某一個有機農場. 這回發現他們在信義誠品B1開了個餐廳, 看來挺有意思, 正好在附近所以試試看.


先參考一下菜單

Friday, 25 March 2011

韓國烤肉及成記燒雞

這是一家我們從小學時代一直光顧到現在的老店. 當時的韓國烤肉蔚為風潮, 就像20年前的啤酒屋, 最近的日式燒肉一樣, 這是非常台灣的流行風氣, 一樣物或事夯了一陣子之後就幾乎全然消失不見, 喜歡古董的歐洲則大異其趣, 舉凡衣飾, 書店, 餐廳或café等等, 一世紀之後大多還是可以找到相同的東西.

小時候家裏的藥房生意興隆, 爸媽常沒有時間好好吃晚飯, 所以大多會來點消夜補強一下, 有時是媽媽自己做, 如清淡的龍口粉絲加肉絲及薑片, 麵線湯加蛋包, 又酸又甘的鹹菜鴨湯, 如果很餓的話再來碗炒飯, 這也是媽媽的拿手絕活, 簡單的蛋, 白飯及些許鹽巴, 炒來旣不澀也不過油, 乾爽好吃! 有時則是買些小吃回來, 藥房開在景美夜市, 地緣上很方便, 肉圓, 油粿, 蚵仔煎, 貢丸湯, 甜鹹湯圓等等, 最後再來碗香濃甜口的豆花, 真是不勝滿足. (好懷念那段有胃口一天吃6餐的年代!)

去韓國烤肉店也是要等爸媽打烊, 第二天我們又不用上課的時候. 這在當時是非常期待的奢侈. 餐廳位於中山北路的巷弄, 與著名的通天閣日本餐廳相距不遠. 老台北都知道, 這一區約略等同於前些年的名人巷以及今天的信義區. 店裏服務的女生們年輕漂亮, 談吐優雅, 頗為賞心悅目. 這應該是喜歡帶我們四處嚐美食的爸爸愛來這兒的另一項主因吧?

現在餐廳還是在老地方, 價格與數十年前相差不多, 服務人員也換成了有點粗魯的阿桑. 但是店裏不算道地的韓國烤肉還是我們的最愛, 弟妹同學們有些周遊列國, 有些旅居國外, 回到台北時, 這也還是必嚐的最懷念的滋味.


Wednesday, 23 March 2011

信義誠品"Tea Room", "The Library"及誠品酒窖

來誠品想要添一套法文字典, 看看新到的書, 還有最近聽說出版了的一些中文的酒類雜誌.  雖說這邊隨處都有不錯的小小角落可以歇腳看書, 我還是習慣隨走隨看, 一邊聽聽店裏大多時候都還不錯的音樂, 這天播的是吹奏得幾近完美的古典高音小號, 可惜Dan在BS排練無法聽到!

一陣子沒來了, 好多新書需要慢慢挑, 雜誌的部份也有些不錯的東西, 雖然所謂中文的酒類雜誌只找到一本, 而且資訊及印刷品質都很粗糙, 不過找到一本頗有意思的啤酒雜誌(英文). 挑完法文字典後腳酸了, 精神也開始不大容易集中, 一看差不多到了我2個多小時的極限(看書看展覽等等), 所以決定照慣例到3F的"Tea Room"先坐坐, 喝點飯前酒.



這天下午有些冷

因此點了一支口味濃些的奧地利"熟成"啤酒

這酒雖然並不甜

但有一種甘甜的香氣

想要點一些小點心來下酒

不過聽說只有吃了之後晚餐可能會吃不下的三明治或現在不想吃的甜點

只好作罷

雖然店家很貼心的送來一片柑橘香味的黑巧克力

可惜二者都是偏甜的性質

並不相配



酒精含量14%

有些高

嚐過含量最高的是18%的黑啤酒

不過那回是在加州的酒鄉配上份量很足的傳統西部大漢堡因此無礙

這次有些餓的狀況下小半杯就有點醉了

決定把餘下的半瓶留給Dan嚐嚐看



另一天下午來逛得有些渴

點這款淡啤酒

口味有些像白啤酒(Bière Blanche)但稍濃些

有股愉悅的檸檬及香草味(Julie 推薦的, 挺不錯)



這回問了一個可愛的小女生Titi

她請Chef做了一份canapés

以切薄片的法國麵包烤至酥脆

2片配上煙燻起司及番茄

2片搭Brie或Camembert起司加杏桃等水果乾及松子

看似簡單但非常相配的味道

尤其正好適合餐前酒的時間

台北真是越來越完美了!!! 

Sunday, 6 March 2011

Abu's Brasserie

過了農曆年, 我們的周二午餐會春酒選在這兒, 很高興看到新春假期後好久不見的朋友, 可惜餐廳的表現大不如預期. 

一天晚上要到附近聽爵士樂團表演, 碰巧看到餐廳招牌, 還很興奮地過去拿了菜單參考, 上面也的確有些我在美國或法國時愛吃的家常菜, 平常在台北不易見到, 因此這份二店的菜單較之四維路一店的更吸引我. 餐聚的幾位當中有人很愛淡菜, 因此訂位時特別詢問了一下當天是否吃得到, 結果聽說是因為週末進貨, 通常禮拜一前就已賣完. 這也還OK, 不過當天點菜時有幾道如胭脂蝦等我們有興趣的菜也沒有, 但菜單上還是有些看來不錯, 所以另點了來試試. 可惜結果很像在紐約吃台菜, 菜名看來很對味, 菜上來嚐了之後(有些連嚐都不用嚐)則完全不是那回事.

Sunday, 27 February 2011

寬心園素食餐廳

弟弟一家選了這家餐廳陪素食的媽媽一起來, 擺設氣氛及服務都不錯. 今晚因為要參加侄子學校的音樂表演所以有點趕, 大家都只點了一道主菜(每道NT$280左右). 否則餐廳的建議是加NT$180點套餐, 包括沙拉, 養生果菜汁及優格甜點, 然後心平氣和地慢慢吃, 喝喝茶聊聊天. 這裏一坐定就上的普洱茶品質還算可以, 環境也頗適合閒磕牙, 如果三五好友人數不多, 想要打發一個下午或晚上之類, 來這邊挺好. 但若是一大家子聚餐, 可能還是去方家小館之類傳統的中式餐廳比較好, 份量實在, 不論葷食素食也都能滿足味蕾.



餐廳陳設

從入口的玄關就可以感受到紫砂及陶土的色調

情緒馬上開始沉澱

有一種安定的作用

Monday, 21 February 2011

高更, 台北故事館及花博

在巴黎周末不能在家練琴時(會和休假在家的鄰居吵架)最愛去各式各樣的博物館轉轉, 展品固然精彩, 他們的庭園及戶外咖啡座更是各具特色, 看展累了, 可以在樹下花間喝點東西, 再加上以少少的錢就可以辦張學生通行證, 何樂而不為?

回台後去得少了, 選擇不那麼多是原因之一, 另外在自己的地方總是少了些四處探索的好奇. 一個和我交情甚好的法國女朋友遍遊世界, 卻直到30多歲才第一次去凡爾賽宮. 大家總是嚮往到遠處旅行, 身旁的好東西卻往往容易忽略.

這回的高更展好像沒有借到很多東西, 我們慢慢的細看也只花了一個半小時左右. 不過對高更在布列塔尼, 法國南部, 以及最重要的馬丁尼克, 大溪地等島上的生活及作品都有簡短但詳盡的介紹, 雖然有些重要的作品不在展場, 但仍可一窺堂奧.

走出美術館時已是上燈時分, 決定在近旁的台北故事館café用餐. 餐廳數面都是大玻璃窗, 雖然天色已晚, 仍可看到故事館建築及花博會場彩色的燈光.

Saturday, 19 February 2011

三井Cuisine M

幾乎是一年一聚的大學時代好友北上看書展, 這是他工作上的年度大事, 我們也因而得以趁便見面聊一聊. 好久不見的法國求學期間學姊也正好有空, 便一起來試試這家餐廳.

這家三井我也是第一次來, 不過農安店及敦化店都去過數次, 食物品質及服務都還算不差, 所以直接帶遠道而來的朋友過來應該不會太失望吧?

位於信義誠品對街的花旗大樓一樓, 他家入口十分隱密, 位於大廳櫃檯旁的一方簾幕後頭, 沒問一下櫃檯人員的話幾乎找不著. 不過簾幕旁總有人候著帶客人到座位上去, 所以雖然沒有任何招牌或標示, 倒也沒造成困擾, 可能業者有意營造類似私人club的風格吧!

依舊以他們一貫的黑為底色, 但不同於農安店的較本土化及敦化店的開闊空間, 這裏的氛圍比較沉靜, 一進來最吸引目光的是懸吊半空的玻璃酒櫃, 存放著清酒及葡萄酒, 酒櫃後方則是廚房料理區. 水晶吊燈的光影折射及柔和低沉的爵士音樂襯托著杯光衣香, 成功地為這有些兒台化的日式料理作了一個雖有意西化卻還不落俗套的包裝.


Thursday, 3 February 2011

168 Prime 牛排館, 維多利亞酒店, 2011, 1月

記憶中台北所謂的頂級牛排總是很貴又難吃, 裝模作樣的用了很多名牌餐酒具等等但實際品質並不好, 頗為金玉其外. (鐵板燒和日式燒肉因為料理的方式不同所以另當別論, 不在此列.)
近些年國人吃牛的風氣大開, 口耳相傳講究的牛排館相繼開張, 老店也據說有些新的做法, 因此決定可能值得再試一試.

怕有至少10年左右沒進過台北的高檔牛排館了, 實在沒啥信心, 老實說在美國也有不少難吃又貴的店. 吃過最棒的是美國中加州酒鄉的, 旁邊就有很多的牧場, 當地人非常清楚如何處理他們的食材, 再搭以當地的美酒, 那滋味絕不是你在紐約(市區)巴黎或東京所謂的名店可以比擬的. 價位更是只有大約3分之1左右. 不過這兒的氣氛及食物的分量都比較粗獷, 如果你比較喜歡(或當下比較想去)講究精巧細節的店, 這種大口吃肉大碗喝酒(此地serve的單杯酒也是份量可觀, 通常有6到8盎斯左右)的道地美國西部牛排館可能就不是你的首選了. 但是, 酒鄉的餐酒文化及用餐環境還是有一定的精緻度, 總體說來還是物超所值.

這晚Dan在維多利亞酒店一個舞者年終party表演, 搭他的便車去試了一下最近頗負盛名的"168 Prime".  食物, 單杯酒款選擇和服務都算不錯, 餐廳的擺設簡單但氣氛熱絡, 還有一個很棒的臨室外游泳池及飯店鐘樓的花園. 雖然園中小亭裏木桌座位旁置有幾座室外用的暖氣, 可惜今天還是冷了些, 否則天氣好時在花園中喝喝前酒再用晚餐就相當不錯.


Thursday, 27 January 2011

林園粗食

其實我是很愛便當的----好吃的便當: 如童年時的鐵路便當, (現在的不好吃了, 飯爛爛的蝦米又放得過多, 完全難以入口. 高鐵的一樣遜.) 福隆便當, 日本寺廟花園中賣的便當, (配個小罐清酒挺不錯) 甚至你家或公司旁某些在地人才知道的小店, 有時都會有你懷念的味道.

如果你正好在師大路附近, 可以來試試這家"林園粗食". 之前也是一家油膩膩吵到不行兼賣外帶便當的店, 來了一次之後就再也不想踏進來. 幾年前老闆改造成功, 如果你想很優雅閒適的吃吃便當菜, This is the place! 古典音樂, 簡單乾淨的陳設, 餐點本身其實就是口味算是很清淡健康的便當菜以套餐的方式出現, 主菜有多種選擇, 之前有湯, 之後有具體而微倒不難吃的一小份甜點, 以及還可以的熱咖啡. (也可以選茶或果汁, 沒點過所以不大清楚) 一份餐NT160左右, 我和小妹挺常來, 不過最初實驗幾次之後總是點以下這2道主菜就是了. (小妹的炸雞腿及我的烤肉, 不過這純屬個人偏好, 倒沒有建議這兩樣特別好吃的意思)



簡單但饒有品味的門面

Monday, 24 January 2011

2010夏日紀行

久已耳聞紐約長島距歐陸最近的南北兩叉口(South Fork; North Fork)近幾年來多了不少有趣的新酒莊, 加上海港景色, 新鮮漁貨及本區生產的各色農產品(包括蔬果, 乳酪, 鴨及鴨肝等等...), 著實吸引了不少曼哈頓名廚到此開業, 有些甚至一併經營起自家的小農場或民宿(美國或歐洲的民宿有些非常有特色, 住宿及餐飲品質也很講究, 價格當然也頗高檔, 比一般大型的休閒旅館只會更貴些, 這點和亞洲的旅遊生態有點不同.)  南叉口是知名的漢普頓區(Hamptons), 此地以沙灘, 名店, 藝術品買賣及美食聞名, 早已是紐約甚至世界上流社會的play ground. 北叉口則較少開發, 雖然還沒有加州酒鄉的規模, 但略為荒蕪冷清的北國氛圍與夏日暖而不熱的陽光卻令它別具一格, 是一塊少有商業氣息的原鄉璞玉.



從大妹Manhasset的家沿495一路直殺到Mattituck的Shinn Estate酒莊加民宿.(出發晚了, 因為早上還和弟弟及侄子去了長島的飛行博物館. 這不是觀光勝地因此人煙稀少, 但很有歷史感及教育價值. 家裡如有聰明好奇的小朋友建議可以帶他們來.) 照片背景是葡萄園.